导读 《又呈吴郎》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给吴郎的一首诗,虽然题目中带有“呈”字,但实际上这是一首劝谏性质的诗。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弱者的同...
《又呈吴郎》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给吴郎的一首诗,虽然题目中带有“呈”字,但实际上这是一首劝谏性质的诗。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诗中,杜甫提到一位贫穷的老妇人靠在邻居的篱笆下捡拾枣子为生。吴郎新近迁居此地,为了防止老妇人继续捡枣,便用篱笆围了起来。杜甫得知此事后,立即写信给吴郎,希望他能体谅这位贫困老妇人的处境,不要因为自己的私利而剥夺她赖以生存的机会。
杜甫在诗中写道:“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与儿孙。”他强调自己从前允许邻居随意来打枣,这是为了帮助那些没有食物养活子孙的家庭。接着他又说:“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里批评了吴郎的做法,认为即使出于防范之心,但如此直接地设置障碍,显得过于认真且缺乏人情味。最后,杜甫语重心长地劝说道:“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他指出百姓之所以穷困潦倒,是因为连年战乱和苛捐杂税所致,看到这些情景怎能不让人悲从中来?
杜甫的这首诗语言质朴却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性。杜甫通过这件小事提醒吴郎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同时也向读者传达了一个重要理念:在物质利益面前,更应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这首诗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