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新闻网讯10月17日,由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与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第六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中韩两国的嘉宾从氢燃料电池的技术现状以及如何氢能社会两方面进行深刻交流,共同探讨我国未来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路线。
随着全球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和驾驶安全挑战日益加大,全球汽车产业正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发展。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和形势都出现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2010年开始,国家层面就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举措。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数据显示,今年前九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3.5万辆和72.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3%和81.1%,已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要达到200万辆。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关键阶段。
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量来看,纯电动汽车仍是主力军。然而其高昂的电池成本、较短的续航里程和充电不方便等问题,极大的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氢以其存在广泛、清洁、可再生的特性,正成为中国乃至国际能源变革的重要选择。
近几年,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燃料电池汽车正在向产业化趋近。
能源变革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面对新技术发展变化,中国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路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加强对氢能的战略布局,多部门也已经出台支持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的措施,部分地区开始布局和发展氢能产业,把发展氢能作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张学颖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氢能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张学颖在发言中指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还有待完善,认证和监管体系也不健全。由此看来,距离我国实现氢燃料电池产业化还有一段路要走。
为此,本届中韩汽车论坛邀请了两国业界权威专家,就中韩氢能社会、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产业链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研讨。
韩国氢能联盟团长申财幸
韩国氢能联盟团长申财幸详细介绍了韩国政府针对氢燃料电池车制定了详细的推行规划。此外,还对韩国在构建氢能源社会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并从政策补贴、加氢站建设、制度法规、技术研发、储存运输、产业链价值等方面提出了发展规划。
从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结构来看,80%都纯电动。因此,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除此之外,作为新能源汽车大国,我国在发展燃料电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国家政策方面,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十三五”明确指出了要将氢燃料电池作为重点发展的方向;能源储备方面,我国具有丰富的氢气能源,其总量是全球最大的;经验积累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以推广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时所积累的经验。
以他山之石,攻氢能产业发展之玉
韩国现代汽车早早便涉足新能源汽车研发,尤其新燃料电池车领域,在技术和品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是最早实现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量产的企业之一,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零配件量产体系构建以及氢能利用等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这对我国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
为了推动氢燃料电池的普及和应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认为,我国燃料电池系统应在突破关键技术、壮大产业链抓短板、推进示范应用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科学规划布局建立氢能供给体系、推进国际化整合全球资源、标准法规、拓展氢燃料电池的应用领域等七方面着重布局。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氢能技术开发部经理何广利
随着氢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逐渐加强燃料电池配套的加氢站建设。
据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氢能技术开发部经理何广利预计:到2020年基本上可以实现建造100座加氢站的目标。
行业发展需要多元化的能源选择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仅依靠纯电动恐怕难以维持其迅速扩张的市场需求。因此,中韩两国嘉宾一致认为,未来汽车市场必然有燃料电池的一席之地。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认为: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和资源分布角度来看,单一的驱动模式将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市场增量需要多元化的选择。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李伟利
对于徐长明的观点,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李伟利表示认同。他认为,21世纪的世界正在向低碳能源方向转型,氢能源作为一个广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应该成为我们汽车产业能源多元化的重要选择方向之一。
因此,未来纯电动、插电式、燃料电池将在此后较长一段时间里根据其特性,在不同领域提供相对应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届论坛上,中韩两国专家的研讨,不仅使我国业内深入了解了韩国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发展,也为构建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实现了提质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