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网

新能源车产能过剩?人有多大胆 车有多大产

导读 中国汽车新闻网讯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确实像飞起来了一般。买新能源车的人多了起来,造车

中国汽车新闻网讯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确实像飞起来了一般。买新能源车的人多了起来,造车的人更多。

“汽扯扒谈”依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计划投资3300亿元,规划产能近800万辆。更夸张的数据是有媒体发布消息称,2015-2017年6月底,国内已经落地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超过了200个,相关投资金额高达1万亿元以上,各类车企已经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超过2000万辆。按照规划,这些项目大多将在2020年之前建成投产。

目前各地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规划产能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数据,但是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不论是哪种统计口径,企业投资的产能规划已经是大大超出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规划。

产能过剩风险日益加剧

此处说的产能过剩风险指的不仅是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过剩,还包括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配套产业。

先说新能源汽车。不论是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还是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给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定的目标都是到2020年能够达到200万辆。

在今年7月份,公安部交管局发布数据,截止到今年6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99万辆。这个数据高吗?如果与3.19亿辆的机动车保有量相比,这个数据很低,但是如果说放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这一数据又是遥遥领先的。

所以说,如果从机动车保有量来看的话,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容量非常大,但是还远没有到一年能够卖出上千万辆车的地步,不仅国内不行,甚至卖到全球也卖不完。

上图是“汽扯扒谈”依据公开信息整理的新能源汽车规划产能的情况,不知如此之多的产能这些车企要如何消耗掉?

再来说说对于电动汽车而言最为重要的零部件——电池的产能规划情况。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动力电池领域同样备受资本青睐。今年CATL上市后股价就一路飙升,翻了好几倍,让无数投资者眼红。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从2014年到2016年,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368%、324%和78.6%,2016年动力电池领域的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2017年动力电池领域投资也超过600亿元。

据测算,当前形成的产能若全部释放,会形成170GWh/年的巨大产能,大约是目前市场实际需求量的7倍多,可以满足年产500万辆的电动乘用车和50万辆电动大客车的总需求,而按照相关规划,我国到2025年都达不到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量。

低端产能亟待清理

不得不说,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传统车企快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纷纷上马,各路资本狂热追逐。还有一切其他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如格力集团、五粮液集团、中信集团、汉能集团能都通过各种方式杀入到新能源汽车行业。

发改委在最新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就完全杜绝了新建燃油车企业的可能性,但是把新建纯电动车企业的审批权下放到了地方政府,难保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不会因为追求政绩而给予部分不合规的企业以造车权。如果真是这样,到时候估计又会有更多低端产能冒出来。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政策,是从长远角度考虑的,是应该全民参与、全民支持。但是汽车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果说造出来的车没有足够安全,这将对购车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巨大威胁。近期频繁曝出的电动车起火事件想必也都让很多人绷紧了神经,甚至会让一些本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打退堂鼓。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的产能确实是过剩了,但是消费者想要买到真正放心的车似乎也越来越不容易了。让人眼花缭乱的产品,到底哪个才是能够让人真正放心的。只有等到那些低端产能真正被清理出去后,市场上的产品都是能够让人放心的产品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才算真正发展壮大了。

人有多大胆,车有多大产,过去野蛮生长的那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后补贴时代”都会经历阵痛。新能源汽车市场也会有政策驱动过渡到消费驱动,未来还能够留下来的肯定是那些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资金优势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