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刘陈希婷 北京报道
苏州信托又摊上事了。
10月14日,银保监会苏州银保监分局公布了一则对苏州信托的行政处罚信息。
根据苏州银保监罚决字〔2019〕16号显示,苏州信托因个别业务风险资本计提存在差错,被罚25万元。作出处罚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
对此,记者就苏州信托的内部管理、风险控制以及经营情况等向公司邮箱发去了采访提纲,但对方未作出答复,而致电询问也被婉拒。
风险资本计提存在差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具体情形包括:(一)未经任职资格审查任命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二)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的;(三)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四)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五)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六)拒绝执行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措施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记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苏州信托的麻烦似乎就未曾间断过。
今年以来,涉及苏州信托前些年的多起法律诉讼相继披露判决结果,这其中既有苏州信托起诉相关单位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也有成为被告被员工追索劳动报酬,甚至还有原公司业务二部总经理黄某犯受贿罪的一审判决书……
记者注意到,虽然苏州信托将2019年的目标定为“防风险、严合规、促转型、提质效”,但如今看来,恐怕是事与愿违。
资料显示,苏州信托前身是苏州市信托投资公司,最早于1991年4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2002年重新注册登记。2007年7月12日经原银监会批准同意,公司变更为苏州信托有限公司。2008年5月,苏州信托获原银监会批复,同意引进新股东,实行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至5.9亿元人民币。2012年9月,公司完成二次增资,注册资本金增至12亿元人民币。
截至目前,苏州信托第一大股东为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70.01%,苏州国际发展集团则由苏州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00%出资控股。苏州信托的第二大股东为苏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9.99%;第三大股东为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
业绩表现差强人意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苏州信托管理信托资产规模844.50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5.53亿元,实现净利润3.76亿元,同比上年分别下降了34.48%和27.83%。
从收入结构看上看,截至2018年12月底,苏州信托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74亿元,占公司合并营业总收入的67.63%,同比减少5700万元,降幅为13.23%;投资收益1.32亿元,占公司合并营业总收入的24.91%,同比减少2.41亿元,降幅达64.61%。
与此同时,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其他业务收入也差强人意,同比分别下降了179.12%、7.27%。而在公司所有的营业收入中,仅利息净收入同比实现了增长,增幅为22.02%。
苏州信托的糟糕表现,也令其成为江苏本土四家信托公司中业绩下滑最厉害的一家。具体来看:江苏信托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2.70亿元,同比增长13.50%;净利润18.57亿元,同比增长14.34%。紫金信托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8.04亿元,同比增长0.37%;净利润4.48亿元,同比增长4.19%。国联信托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3.02亿元,同比下降20.76%%;净利润1.95亿元,同比下降27.35%。
值得关注的是,苏州信托的合并现金流量也在急剧下降。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苏州信托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67亿元,同比减少了4.08亿元,降幅为达60.44%。
对于以上种种,苏州信托在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业务面临的不利影响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信托业务模式面临调整;资管新规实施加剧了资管行业的竞争,信托通道类业务受到限制,信托管理规模呈下降趋势;刚性兑付打破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募资能力受到冲击,更须加强尽职履责、风险管控的落实;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及审批放行,使得信托公司牌照优势大受影响,理财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信托行业进一步回归信托本源,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强化风险管控手段,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发展;此外,市场风险,个别信托公司兑付危机带来的声誉风险都对信托公司发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