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琼斯)8月28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和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联合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2018)》(下称报告),这也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六年发布理财业务行业发展报告。
报告认为,如何有效实现监管新规下的经营模式转型,将成为2019年及未来包括银行理财在内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的重点。资管市场将出现监管统一化、客户机构化、营销网络化、产品净值化、投资多元化、分工专业化、业务国际化、金融科技化和机构公司化等九个方面的重要变革。
报告从总体发展、产品开发、业务治理、同业合作、履行社会责任、相关监管政策、问题与改进七个部分,系统梳理总结了2018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转型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剖析了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对未来理财业务的改进轨迹和提升方向进行了探索。
报告显示,随着监管政策陆续落地,理财转型元年开启,产品规模保持稳定,投资风格整体稳健。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40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产品,理财产品4.8万只,存续余额22.04万亿元,与2017年底基本持平。全年非保本产品募集资金118.10万亿元,其中,84.83%为开放式产品,占比上升7.07个百分点。
从风险等级来看,新发行理财产品以中低风险为主,同时,受监管政策影响,同业理财余额、占比“双降”,个人类理财产品余额仍然呈现出规模占比高的特征。
此外,银行理财顺应监管要求,积极创新研发净值型产品,加快搭建投研团队及框架。报告显示,2018年,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提速,全年共发行净值型产品5609只,并在下半年政策陆续落地后,发行增速显著;银行参与积极性提升,共有160家机构发行净值型产品,显著高于2017年。
2018年,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分别发行净值型产品1580只、1457只、1617只、565只和386只,大行和股份行依然是净值型产品的绝对发行主力;同时,封闭式产品期限显著拉长,6至12个月和1年期以上产品的占比有所上升,2018年,新发行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161天,同比增加约20天。
报告判断,面对着业务净值化转型中存在的各项挑战,商业银行之间真正比拼将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金融的充分融合,并应用在精准营销、全渠道客户体验、全面风险管理、精细化资源配置和垂直化管理等方面的各种应用能力的比拼。金融科技将逐渐成为资管行业新的生产要素,将给银行理财业务带来深刻变革。
报告还建议,各商业银行应从产品创新、投资者教育、投研建设、建立全面和独立的市场化风控体系方面着手,推动银行理财转型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