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消费需求越来越大。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健身服务投诉同比增长72.6%,成为“重灾区”,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办理完预付卡后商家跑路,引发群体性投诉。
据记者了解,引起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办卡容易退卡难,商家通过宣传推出不同种类的优惠卡,吸引消费者一次性付款,事后又以各种理由不予兑现承诺,任意改变服务内容,如营业时间无故更改,改变服务设施或场所等,消费者预付款的余额无法正常消费;经营者不按照双方约定条款提供退卡、转卡服务,或者对于未约定退卡条款的拒绝退卡或设置退卡障碍;服务场所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致使消费者在服务过程中人身、财产受到损失;预付卡累计金额庞大,资金监管措施不力,安全难以保证;经营场所突然关闭或经营主体变更时,债权债务不做妥善处理,对消费者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引发群体投诉;经营者利用格式条款多方限制消费者的权利,减轻、逃避自身责任。
为此,北京消协提醒消费者慎重选择预付费健身消费方式:
在选择健身场馆前,要认真核实健身机构的营业执照、许可证、资质、经营状态、规模、设施、信誉,综合对比考虑性价比、风格、位置、通气、洁净、交通、停车、是否对健身器材进行定期消毒后再决定。切忌在健身场所未开业或未取得证照前贪图优惠进行充值,给自己留下不能如期开业、与宣传不符、欺诈等消费风险。
在选择健身场馆时,要特别留意自己喜爱的健身项目的设施,偏好时间段运动人数。选择项目时根据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工作时间等情况综合考虑,不要轻信健身机构的宣传,冲动盲目消费,特别不要短时间安排太多训练项目。
在签订合同时,须仔细阅读相关条款,是否对课程安排;教练指导;各项费用;会员卡使用次数、使用条件、使用期限以及中途转让、退卡、挂失;机械损坏;上课过程中人员受伤等事项做出明确的说明,重点要留意合同变更、退卡条件、违约责任等,尽量在合同上厘清责任,避免日后维权尴尬,对方口头承诺也应尽量写入合同,不要被商家的小恩小惠套牢。同时,消费者要索要并保留好发票、合同等相关证据,以便有效维权。
第一次办理健身卡或开展健身新项目,最好先体验或者选择次数卡,体验有收获觉得适合自己后再办理手续。尽量避免办理大额预付消费卡和一次性购买大量课程,不要因优惠幅度大而忽视潜在风险。时刻牢记预付式消费资金风险,如发现商家有异常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