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唯有牡丹真国色是哪位诗人所作,唯有牡丹真国色是谁的诗不是很了解那具体是什么情况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1、唯有牡丹真国色出自于刘禹锡的《赏牡丹》。
2、全诗为: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4、意思是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5、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6、《赏牡丹》赏析。
7、《赏牡丹》这首诗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
8、诗一开始并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态形色,而是把牡丹置于百花园中,从侧面与“庭前芍药”“池上芙蕖”这些花中的佼佼者相比。
9、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
10、出处:唐代刘禹锡的《赏牡丹》拼音:wéi yǒu mǔ dān zhēn guó sè 释义: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
11、原文: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1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3、扩展资料:妖:艳丽、妩媚。
14、格:骨格。
15、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
16、在这里,无格指格调不高。
17、芙蕖:即莲花。
18、国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
19、京城:指唐朝的京师长安,长安是唐代的首都、京城。
20、出自诗人刘禹锡《赏牡丹》一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
21、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22、诗人推许牡丹,手法极为巧妙:其一,运用对比,将芍药的无格、芙蓉的少情与牡丹的国色对比描写,突出了牡丹色彩的雍容华贵。
23、其二,侧面烘托,写花开时的情景:动京城。
24、着一“动”字,写出了牡丹的非同寻常,使整个京城都为之震惊、惊动。
25、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意思是: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26、全诗为: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27、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28、译文为: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格调不高,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29、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30、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但刘锬编的《咏花古诗欣赏》、鲍思陶等编的《中国名胜诗联精鉴》以及谢明等编的《历代咏物诗选读》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
31、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3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33、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34、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35、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
36、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从侧面来写牡丹。
37、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
38、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
39、“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40、”“国色”,旧指一国中最美的女子。
41、这里用来比喻牡丹,便将牡丹的超群姿色表现了出来。
42、“真”字虽是副词,却加强了语气;“唯有”是一种不二的选择,增强了评赏的分量,照应了上面两句,包含着之所以作出如此不二的选择,是经过了认真比较,确认了“非此莫属”的地位的意思。
43、在这样的美好评价和高度概括之后,再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作结尾,既反映了京城人赏花倾城而动的习俗,又从侧面衬托了牡丹花的诱人魅力:正是由于它具有令人倾慕的“国色”,才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奔走相告,争先赏玩。
44、 这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
45、诗人没有忘记对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的赞誉,却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无穷。
46、作为花木,本来无所谓格调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诗人用拟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动地把自然美变成了艺术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本文【唯有牡丹真国色是哪位诗人所作(唯有牡丹真国色是谁的诗)】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