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故宫的记忆纯音乐,gugool不是很了解那具体是什么情况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1、鬻熊(鬻音玉),即鬻子,姓芈(音米),名熊。
2、是祝融氏的后代,是陆终第六个儿子季连的后裔。
3、鬻熊九十岁拜见文王,文王把他当作老师。
4、到了武王,成王都把他当作老师。
5、成王大量分封异姓诸侯,其时鬻熊已经去世,他的儿子熊丽,孙子熊狂也都已去世。
6、故封他的曾孙熊绎于楚地,子孙都以熊为姓。
7、传有三十一世四十三位君主。
8、鬻熊有《鬻子》一卷。
9、《史记·楚世家》记载:“鬻雄先生辅佐文王,去世早。
10、熊通说:‘我的先人鬻熊渊博,是周王的老师。
11、去世早。
12、’”但《鬻子》说九十岁才见文王,之后有武王、成王向他求教封康叔于卫的事,算起他的年龄应该超过一百一二十岁才对。
13、所以前面说到的去世早指的是未及受封就去世,而不是说不长寿。
14、 故楚人以鬻熊为始祖(楚人奉颛顼帝高阳氏为先祖,老童、祝融为远祖,鬻熊为始祖)。
15、鬻熊(鬻子),商末周初人,是楚国的缔造者,楚人把他与祝融一样视为楚之先祖。
16、《史记·楚世家》说鬻熊“子事文王”,又记楚武王语:“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
17、”贾谊《新书》更称周文、武、成三代均以鬻熊为师,请教国事。
18、这样显要的地位,故其语为后人相传记录,成《鬻子》一书。
19、 《鬻子》,《汉书·艺文志》列为道家,已佚。
20、现存本为清末叶德辉校辑本。
21、贾谊《新书》和《列子》亦存有鬻子的思想言论。
22、 鬻子讨论的中心问题是王道,或称为“治国之道”和“兴国之道”。
23、他说: 昔者五帝之治天下也,其道昭昭若日月之明然,若以昼代夜然。
24、其道首首然万世为福、万世为教者,唯从黄帝以下舜禹以上而已矣。
25、君王欲缘五帝之道而不失,则可以长久。
26、 又说: 昔者颛顼年十五而佐黄帝,二十而治天下,其治天下也,上缘黄帝之道而明之,学黄帝之道而行之。
27、昔者帝喾年十五而佐帝颛顼,三十而治天下,其治天下也,上缘黄帝之道而明之,学颛顼之道而行之。
28、(《鬻子》。
29、) 此皆尚远古“禅让”之道,称颂五帝治天下的“王道”。
30、王道与贤人相佐是分不开的。
31、禹之治天下,得皋陶“七大夫以佐其身”;汤之治天下,得伊尹等“七大夫佐”,才得以“天下治”。
32、因此,治天下,天下治,必须用贤。
33、 圣人在上,贤士百里而有一人,则犹无有也。
34、王道衰微,暴乱在上,贤士千里而有一人,则犹比肩也。
35、(同上。
36、) 圣人主政,贤人再多也不够用;王道衰微,贤士再少也显得拥挤不堪。
37、鬻熊及其后封于蛮荒之地,立国创业维艰,故特别崇尚“王道”、“贤佐”,系统地提出了圣人治天下的理论,与楚人一开始面临的险恶自然环境与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38、 春秋以后,北儒南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走向。
39、作为道家的先躯,鬻子在宇宙观上,虽然没有像后来老子那样提出道----超绝一切的虚无本体论,却也涉及宇宙生成的观点。
40、如他说: 天地辟而万物生,万物生而人为政焉。
41、 又说: 有天然后有地,有地然后有别,有别然后有义,有义然后有教,有教然后有道,有道然后有理,有理然后有数。
42、(《鬻子》。
43、) 这道虽然仍落实在王道或“人为政”这个立足点上,但他明确提出“天地辟而万物生”的观点,却是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的。
44、 正国为鬻子能把“人为政”与万物生成及其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联系考察,所以在他的认识论中,已初具唯物辨证法因素。
45、如他认为: 日有冥,有旦,有昼,有夜,然后以为数。
46、月一盈,一亏,有合,有离,以数纪。
47、同上。
48、) 在《列子·天瑞》记鬻熊语中,鬻子对宇宙的认识则更进一步,指出: 运转无已,天地密移,畴觉之哉?故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
49、损盈成亏,随生随死。
50、往来相接,间不可省,畴觉之哉? 这里值得注意的,一是鬻子已经涉及到宇宙本体论的问题,所谓“运转无已,天地密移”,认识到宇宙是运动的;二是基于这一前提,认识到天地万物“损盈成亏,随生随死”,事物是变化的,相辅相成的。
51、 据贾谊《新书·修改语下》载,周武王向鬻子问道: 寡人愿守而必存,攻而必得,战而必胜,则吾为此,奈何? 鬻子答道: 唯。
52、攻守而战乎同器,而和与严其备也。
53、故曰,和可以守,而严可以守,而严不若和之固也。
54、和可以攻,而严可以攻,而严不若和之得也。
55、和可以战,而严可以战,而严不若和之胜也。
56、则唯由和而可也。
57、 在守、攻、战上,既可以用“和”,也可以用“严”,但严不若和。
58、“严”与“和”,就是刚与柔的关系问题。
59、《列子·黄帝》记鬻子语: 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
60、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
61、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
62、 柔与刚、弱与强,是对立的,但也是可以转化的。
63、在手段上取柔和弱,才能达到刚和强的目的。
64、这就是说,刚不若柔,强不若弱,柔能克刚,弱能守强。
65、但柔克刚、弱胜强,不是消极静待的,而是要经过“积”的努力,即积极地创造条件,才能实现柔、弱向刚、强的转化。
66、这是很富有辩证法色彩的,给后来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67、 鬻子的严不若和、刚不若柔思想的形成,与其生活的特定处境是分不开的。
68、商王朝从盛转衰,周人从弱转强,使鬻子悟出了柔克刚的道理。
69、同样,自己子事文王,举族投周,也必定走的是这种转弱为强的道路。
70、叶德辉《校辑〈鬻子〉序》说:“以鬻子之学治楚,其效必速于黄老之治汉,申韩之治蜀焉。
71、”可见鬻熊思想对楚国的发展与强大,无疑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72、尽管今天所见鬻熊思想是后人摭拾传闻,但其思想价值与历史地位则是客观存在的。
73、鬻熊既是楚国的缔造者,也同时是楚国思想的开拓者。
74、十七级的人,太强了。
75、终于见到了。
本文【故宫的记忆纯音乐(gugool)】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