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千里之行的下一句谚语,千里之行的下一句不是很了解那具体是什么情况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1、“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始于足下”。
2、出处: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3、原文节选: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4、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5、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
8、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9、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0、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
11、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
12、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
13、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14、”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15、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16、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
17、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
18、”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19、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
20、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21、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
22、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23、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2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根据《世本》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中华远古108项伟大发明,第35项於则作鞋),因功大被封于於(今河南内乡),称为於则。
25、於则的子孙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为於氏。
26、通常认为,於则是於姓的始祖。
27、另见宋王应麟等编著的《三字经 百家姓》。
28、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29、意为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30、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
31、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
32、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33、 适用时机:在写作文或者论文时可以采用这一词语,使文章更具文采. 这句话揭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再远的路只有一步步去走,才可以到达,再大的困难,只要一点点地,细心的,认真的去做就一定可以解决。
34、 这些道理大家也都知道,其实人间的大道理就体现在一些日常的小事之中,要在小事中见到大道理,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3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36、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37、典故:根据《世本》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中华远古108项伟大发明,第35项於则作鞋),因功大被封于於(今河南内乡),称为於则。
38、於则的子孙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为於氏。
39、通常认为,於则是於姓的始祖。
40、另见宋王应麟等编著的《三字经 百家姓》。
41、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42、意为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4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4、发 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英 译 The Longest Journey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释 义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45、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46、出 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7、”希望采纳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始于足下。
本文【千里之行的下一句谚语(千里之行的下一句)】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